溶解氧传感器校准步骤及干扰消除方法
一、校准前的准备
环境条件
确保校准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,避免气压波动影响DO饱和度。
温度需稳定,避免剧烈波动(如阳光直射或冷热气流干扰)。
传感器清洁
用清水冲洗探头,软布蘸干表面水分,避免残留物干扰膜电极反应。
若探头污染(如水垢、油污),需用温和酸/碱溶液或专用清洁剂擦拭。
溶解氧仪
二、校准步骤
单点校准(空气中校准)
溶解氧仪
将传感器垂直暴露于空气中,静止5-10分钟,待数值稳定(饱和度100%)后确认校准。
检查传感器KB值(K=1.0,截距=0),输入校准参数完成设置
两点校准(零点与饱和点)。
零点校准:使用亚硫酸钠溶液(无氧环境),探头浸入后数值应降至0.2-0.4mV,输入0并保存。
饱和点校准:将探头置于湿润空气中(模拟100%湿度),输入对应温度下的饱和DO值(如30℃时为9mg/L)。
校准后验证
将传感器放入待测溶液,观察数值稳定性(波动范围≤±0.5mg/L)。
三、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
化学干扰
溶解氧仪
氧化性物质(Cl₂、Fe³⁺):加入硫代硫酸钠或叠氮化钠消除。
还原性物质(S²⁻、Fe²⁺):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或絮凝法处理。
物理干扰。
温度波动:使用恒温设备或内置温度补偿功能。
水流湍动:安装于管道直管段,避免滞流或气泡干扰。
电磁干扰
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布线,传感器接地以减少噪声。
四、维护建议
溶解氧仪
定期更换耗材:膜片、电解液每6-12个月更换一次(高频使用缩短周期)
校准频率:每周校准一次(高精度场景)或每月校准(常规监测)
总结:校准需严格遵循环境稳定性和操作规范,干扰消除需结合化学修正与物理隔离,定期维护可延长传感器寿命并提升数据可靠性